
在”移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這個話題之前,可能要從我對移民”得”與”失”的看法說起。這一年裡,得與失的問題幾乎經常縈繞在我的心頭,但是我始終銘記別人告訴我的一句話——到了這裡,不要去對比(包括與別人對比,與自己的過去對比),如果非要對比,就要學會正確地對比。
回顧這一年,我覺得我所得到的,遠遠大於我所失去的。
1.最大的收穫
可以說,名不虛傳的空氣、食品、飲水、環境、社會福利,都可以列為巨大收穫,但是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還是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一個以友善、誠信、有序、公平的社會。
2.最困難的事
每個人對”困難”的理解和側重點是不同的,我最困難的無疑是”工作”。
這個”困難”包括很多:找工作、往返程、自帶午餐、語言等等。作為一個語言不好、沒有駕照、從事Labor性質工作、一年里幹過兩份工作(還打過一次’修籬笆’的零工)的我來說,最困難的時刻裡簡直想”買機票回國”。
3.最欣慰的事
孩子上學無疑是最讓我和妻子感到欣慰的事兒。
無論是只花了二十分鐘的入學手續辦理、還是學校和教育機構對我們整個家庭的熱情歡迎都讓我感到高興,而最讓我們興奮的,無疑是孩子現在居然每天都很喜歡去上學,週末甚至盼著周一去上學(雖然最開始階段會不想去上學)!
4.最難忘的一件事
萬聖節那天晚上,兒子因為害羞縮在車裡不敢出來了(不敢去陌生敲門要糖果),他媽媽有些生氣(因為準備和計劃了很久),他也很委屈,趁著窗外半空中煙花炸響的亮光我看到了兒子臉上流下的兩行淚水。
後來在我們的減壓、帶領、鼓勵之下,兒子自己提著籃子敲了很多陌生人家的門,收穫了兩大框糖果。
當然,我們也沒想到,那些準備了糖果的人家,是那樣地希望小朋友們去敲門,特別是一對化裝成巫婆與法師的老年夫婦,穿戴整齊地坐在屋裡的沙發上等待(拿著魔杖),然後老太太還不時地催促老頭兒去窗口看看是否有人來。
5.日常那些最爽的事
無論是孩子去門口和鄰家的孩子玩兒、去別人家玩兒,還是我們和鄰居互相帶著各家的孩子出去玩,都完全很放心!
打開水管兒接一杯水就能喝!然後水管兒哪兒都有!
下班的時候!還有快要下班的時候!
6.最想感恩的事
來的時間久了,那些最初讓自己覺得很感恩的東西慢慢成為了生活中的”理所當然”和應該的,但是回想起來,我覺得真有必要對以下這些說聲”謝謝”!
從移民落地、孩子入學、社會福利、社區健身直到馬路上、地鐵站、商場裡,所有人對我們的歡迎和耐心(語言問題),直接讓我們的新世界陽光燦爛!
良好的社會誠信!在很多我們認為”不放心”或者”這要想騙我們(這些新來者)絕對輕輕鬆松妥妥滴”的各種事情上,事後直到如今證明都沒有問題。
7.出國前最不靠譜的”傳說”
一是出國之前都傳說國外話費與網費如何便宜,出來以後真沒覺得,特別是手機話費!
二是說到了國外都會很閒,反正我是真沒覺得!也許因人而異吧。
8.最讓我吃驚的事兒
我最吃驚的是我、甚至可以說”我們”對於國外的不了解。儘管我自認為在國內屬於相對來說比較了解國外的,但是來到這裡還是經常感慨”原來是這個樣子的!”我本想列舉幾條,但是發現任何一個話題大到可以單獨成篇去探討。
9.與國內交流最困難的事兒
因為身處兩個世界,很多事情無法說清。因為你談起任何一個事兒,就會發現像是夾起一塊兒拔絲蘋果一樣、要扯出更多無法說清的事兒。例如你要說福利,是不是要說繳稅?要不提到收入和工資?然後會扯起”時薪”和”報稅”?然後還會加一句”週末木有工資”或者”還會退稅”,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0.關於食物最想說的
感覺比國內好吃的日常食物:桃子、雞肉、白菜、豆芽。
感覺不如國內好吃的日常食物:黃瓜(發苦)、包菜(發甜)。
還有一條,這裡買的到老乾媽、陳醋、二鍋頭,濃度和純度都比國內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