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它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瑞典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認為是一個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和強烈追求平等的國家。瑞典建立了許多社會福利制度,通常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一。
政治:
政體:瑞典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 2010年9月,瑞典舉行大選,溫和聯合黨、人民黨、中間黨、基督教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本屆政府注重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改善社會福利,促進性別平等,鼓勵移民融入社會,為社會服務。
憲法:瑞典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幹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最年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
司法:瑞典法院分三級:最高法院、6所中級(上訴)法院、72所初審法院,此外另設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終身法官組成,現任院長瑪麗安娜·隆蒂尤斯。全國設國家檢察院、6個中級檢察院、38個區級檢察院和11個專司經濟犯罪的檢察院。
經濟:
19世紀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世界政治的中立性,瑞典的經濟發展逐漸加快。到20世紀中葉,瑞典發展迅速,成為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0世紀70年代以來,瑞典實施產業調整新戰略,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積極發展現代高科技產業,成為現代福利社會。在2018-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九。
貨幣:瑞典克朗(Svenskkronor),1瑞典克朗可以兌換0.9216元人民幣(據2013年12月兌換數據,瑞典貨幣隨時可能有變動)。
農業:瑞典林木資源豐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還建立了龐大的紙漿、造紙、家具、林產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業部門,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其中針葉樹木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第二,紙漿出口居世界第三,紙業出口居世界第四。雖是如此,但是政府也很注重生態平衡。瑞典現如今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
工業:瑞典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機械製造業、森林及造紙工業、電力設備、汽車、化工、電信、食品加工等。瑞典在保留傳統特色產業的同時,優勢部門卻已轉向技術集約度高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大力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藥、環保等新興產業。
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服務業:瑞典服務業從業者佔總人口70.7%,主要分佈在醫療護理、商業、運輸通訊、金融、企業服務、教育、科研、公共行政部門、個體、文化服務及家庭服務等領域。
旅遊業:主要旅遊地有首都斯德哥爾摩、北部自然保護區、南部的哥德堡市和斯考奈省。
財政金融:2015年,瑞典財政收入為10026億克朗,支出為9173億克朗,盈餘853億克朗。
對外貿易:瑞典由於只有九百萬人口,因此一直支持世界貿易自由化,是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為80%左右,出口利潤佔GDP的45%左右。
瑞典對外貿依存度較高,出口商品主要有:各類機械、運輸通訊設備、化工及醫藥產品、紙張紙漿、造紙設備、鐵礦石、家用電器、能源設備、石油製品、天然氣和紡織品等。
對外投資:1989年正式取消外匯管制。主要投資對像是美國和歐洲國家,截止2011年瑞典對外投資262億美元。
外國資本:瑞典以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充足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了大量外資,外資主要來自美國、德國、英國和北歐鄰國。截止2011年外商直接投資額為122億美元。
對外援助:2011年瑞外援額為352億克朗,佔國內生產總值1%。主要受援國是埃塞俄比亞、剛果、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烏幹達、阿富汗、蘇丹、肯尼亞、巴勒斯坦等。
文化:
瑞典文化素質高,熱情好客,淳樸誠實,文明言談,舉止得體,守時。瑞典人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熱愛花卉、鳥類等野生動物,熱愛大自然。員工每年享有5週的法定帶薪假期,每週5天,每年1500小時。瑞典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國家之一。體育是瑞典人的愛好。
語言:瑞典語為瑞典的官方語言,瑞典南北距離很長所以在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以斯德哥爾摩地區的語言為瑞典的標準語言。瑞典學校中英語是必修課,大多數40年代以後出生的瑞典人都會講英語。英語和瑞典語為通用商業語言。
習俗:
服飾禮儀:瑞典的傳統民族服裝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緊身褲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婦女則戴式樣不一的包頭帽。在正式禮儀場合,男子一般是西裝革履,加上一件長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長裙。
儀態禮儀:瑞典人在與客人交談時,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離,他們不習慣靠得太近。他們喜歡在交談時直視對方,認為這是尊重對方的表示。
相見禮儀:在瑞典,熟人見面時都會主動打招呼,並互相問候。與外國客人相見時,通常以握手為禮,有時也行接吻禮,在一般情況下,互不相識的人初次交往時要作介紹。其介紹的原則是把男子介紹給女子,把年幼者介紹給年長者。
婚禮禮儀:瑞典人婚禮有宗教婚禮和非宗教婚禮兩種形式。宗教婚禮一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禮儀進行,非宗教婚禮則由法官或其他有權主持婚禮的人主持,同時要有兩位證婚人。
醫療:
瑞典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醫療衛生體係發達,人民生活水平高。瑞典是少數幾個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後,瑞典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了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項目從父母帶薪長期產假到醫療保險病假津貼,從失業保險和養老金到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義務教育保障。
交通:
鐵路:瑞典的鐵路網十分發達,通行全國,瑞典的鐵路運輸包括13000公里的網絡,規模排全世界第20位。
水運:截至2011年,瑞典擁有商船992艘,總噸位411.7萬噸;全國港口吞吐量1.77億噸;內河航運居次要地位,總長640公里。
航空:瑞典有三個主要國際機場,分別是:斯德哥爾摩的阿爾蘭達機場,哥特堡的蘭德威特爾機場和馬爾默的斯圖洛普機場,均有完善的巴士與城市連接。北歐航空公司為瑞典、丹麥和挪威共有,瑞典佔3/7股份,現有飛機140架;此外瑞還有安德森商業航空公司、商業噴氣公司等小型從事商業旅行服務和國內短途旅行的航空公司十餘個。
公路:瑞典是世界上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瑞典擁有300多萬輛小汽車,車雖多,但公路上秩序井然,能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偶然的。截至2011年,瑞典公路總長21.6萬公里,其中有國道、省道13.9萬公里。
民生:
瑞典是通過高個人所得稅率,通過高額的稅收,來實現福利保障的資金。瑞典的稅種名目繁多,對個人而言,除個人收入所得稅外,還有利息稅、遺產稅等,炒股票基金,買賣房屋等其他經營活動所得同樣也要交稅。購買商品要交增值稅。公司則要付雇主稅。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期間,瑞典人都要主動向稅務局申報自己每年的所有收入。
教育:
瑞典實行9年一貫制免費義務教育,全國在校生89.2萬,高中在校生39.5萬。全國有各類高校47所(其中綜合性大學7所,藝術類院校9所),在校學生41萬人,教師15萬人。護理高等學校5所。 2011年政府科教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6.7%。著名高校有斯德哥爾摩大學、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等。
外交:
奉行”小國大交際”,視人權、民主和多邊合作為交際政策柱石。支撐經濟全球化,倡議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在2017-2018年度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中國:1950年1月14日,瑞典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建交後,中瑞關係平穩發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並取得顯著成果。
波羅的海:瑞典同北歐國家有傳統的多層次、多形式的密切協商與合作關係,視北歐合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礎。主張進一步消除北歐內部的各種壁壘,發展北歐同環波羅的海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關係。瑞、芬、丹三國建立了在歐盟首腦會議前磋商機制。
歐盟:1995年加入歐盟,2001年3月開始實施申根協定。支持歐盟一體化的深化和歐盟東擴,贊同土耳其加入歐盟。積極推進歐盟農業政策改革,反對設立歐盟主席。支持歐洲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 2003年9月14日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 2007年12月,簽署《里斯本條約》。
北約:1994年,瑞典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承認北約在歐安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對北約東擴不持異議,重視深化與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
俄羅斯:瑞典認為俄羅斯對瑞的安全至關重要。希與俄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建立真正的伙伴關係。支持歐盟與俄羅斯通過有關建立歐俄四個統一空間”路線圖”的一攬子文件。願看到俄更緊密地融入歐洲合作,支持俄加入世貿組織。
其它國家:瑞典重視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關係。主張發達國家應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減免窮國債務,解除對農產品、紡織品和服裝等產品的貿易壁壘並大幅削減對該國的農業補貼。